Search

面對持續延燒的本土疫情,施打疫苗跟完善的防疫措施是防堵疫情擴散的不二法門。特別在疫苗施打部分,由於目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面對持續延燒的本土疫情,施打疫苗跟完善的防疫措施是防堵疫情擴散的不二法門。特別在疫苗施打部分,由於目前疫苗是為戰略物資,因此,如何制定疫苗優先施打對象,必須考量病毒特性、群體接觸密集度、及感染風險高低(例如無法避免群聚的國軍、監獄)等問題,具有高度專業、複雜性。
 
而國內負責疫苗政策的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(ACIP),主要是由專家學者組成,作為在防疫指揮中心背後的諮詢角色,給予決策者最專業、超然的建議。
 
然而,根據ACIP網站上公開的會議紀錄,可以發現,至今僅開過4次會議,若進一步比對指揮中心歷次的優先接種對象順序的調整:

1. 2020年7月6日ACIP紀錄→首次公布疫苗接種對象優先順序

2. 2021年2月8日ACIP紀錄→第一次調整疫苗接種對象優先順序

3. 2021年3月19日ACIP紀錄→無調整疫苗接種優先順序

4. 2021年6月9日指揮中心公布→第二次調整疫苗接種對象優先順序

5. 2021年6月20日ACIP紀錄→第三次調整疫苗接種對象優先順序

6. 2021年6月22日→上午蘇貞昌院長拍板定案「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及高風險接種人員等專案對象」的接種對象內容、下午指揮中心記者會正式公布。

從上述幾次的調整,可以看到3月19日、6月9日、6月22日的變更、調整內容,沒有ACIP的角色存在。而指揮中心的解釋是ACIP下的covid-19疫苗工作小組(3位ACIP委員加上4位疫苗與流行病學專家組成)會提出建議,指揮中心先採納,再由ACIP追認。指揮中心更進一步說明,ACIP的性質只是建議,仍需要由院內(行政院)拍板,再行發布。

這樣的決策過程,也衍生出一個關鍵問題:#疫苗優先施打順序究竟由誰決定?

#疫苗施打順序由誰決定為何重要
依照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實施辦法》規定,防疫資源的統籌整合是指揮中心的重要任務之一,而指揮官並得指示各級政府機關徵調、徵用及整合相關機關(構)的資源、設備或人力。

因此,從法規上,指揮中心及指揮官應才是疫苗政策上做出決策的人。但6/22上午蘇貞昌院長的拍板定案,形同架空指揮中心。而指揮中心的「需要由院內拍板說」,更是遺忘自己的法定職責。

#參考歐美作法 #別讓疫苗施打決策成為亂象來源

自疫情爆發以來,疫苗作為重要戰略物資,如何妥善規劃施打順序,是政府應該嚴肅面對的課題。然而,目前台灣的疫苗施打決策既不公開,且一再爆發越類施打疫苗、打順風車疫苗的特權施打爭議,諸多亂象已造成國人在疫苗施打產生嚴重的相對剝奪感。
 
若以英美的疫苗施打決策為例,無論是英國的JCVI或美國的ACIP,這些相近功能任務的委員會,在章程及組成人員、利益迴避規範、議程、會議資料、所審酌的科學證據及會議紀錄,均公開於網站上。甚至連會議過程在網路上對公眾公開,還有開放一名民眾或消費者代表能夠參與會議,呈現一般民眾可能有的觀點。

有鑑於此,時代力量公開呼籲衛福部與疫情指揮中心,儘速公開ACIP會議及covid-19疫苗工作小組所有討論的會議紀錄,方便國人了解整體疫苗政策之決策過程;並參考歐美制度,開放非專家的民眾參與,讓疫苗施打政策確保真正更需要的人,可以在有限的疫苗資源下,能夠有次序的優先接種疫苗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我們追求的台灣,這裏,每個人都應享有:   生而為人的基本尊嚴,追求夢想、保護幸福的平等地位,做為一個國民的認同感與歸屬感, 參與政治、自主決定的權利。   我們決定發起一個組黨運動,號召所有懷抱相同夢想的人們,一起打造令人嚮往、引以為傲的台灣。我們用全新的想像來組織這個新政黨,透明的機制讓眾人能參與決策,開放的論辯讓理想能持續進步,全面串聯讓行動力得以發揮。 【時代力量七天假】 元旦翌日(1月2日) 言論自由日(4月7日) 世界地球日(4月22日) 解嚴紀念日(7月15日) 原住民族正名紀念日(8月1日) 教師節(9月28日) 世界人權暨美麗島事件紀念日(12月10日)   若放假節日逢週六,於前一天(週五)補假;逢週日,則於後一天(週一)補假。
中央黨部地址: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17號16樓之5   小額捐款:https://npptw.org/bI99Xh   戶名:時代力量政治獻金專戶 中華郵政劃撥帳號:50390837
View all posts